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报道

“新时代的政府绩效管理:国际经验和中国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10-09 浏览人数:

2018年9月26日,由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循证治理与公共绩效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的政府绩效管理:国际经验和中国创新”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



会议全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于2018年9月25日正式公布,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这是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一明确要求后,又一次将绩效管理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杭州市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和杭州市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杭州市考评办(绩效办)主任伍彬主持,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考评委(绩效委)主任张仲灿致开幕词,上午专题讨论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宏山教授和祁凡骅教授主持,下午由我院杨开峰院长主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创新”、“治理现代化与政府绩效管理”和“政府绩效管理的国际发展”三个主题进行专题讨论。



主要嘉宾合影


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考评委(绩效委)主任张仲灿为座谈会致欢迎词。他指出:“从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绩效管理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方面交流国内外成功经验、展望政府绩效管理未来、共谋新时代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几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有益学术研讨。张仲灿主任还介绍了杭州政府绩效管理从1992年到2017年的演进,以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杭州综合考评和绩效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综合、具有鲜明导向、比较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并成为杭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专家发言环节,杭州市考评办(绩效办)主任伍彬以公众参与是中国特色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路径为主题,阐述了杭州从2010年以来在鼓励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让社会公众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建立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平台和渠道、健全及时有效的公众诉求回应机制、依法保障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体现出新时代下杭州绩效管理的鲜明特色。



北京市政府绩效办副主任张国兴从强化“督考合一”促进绩效目标实现和注重多元评价确保结果客观公正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近年来绩效管理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未来北京市绩效管理发展方向:坚持协同治理、坚持契约管理、坚持信息沟通、坚持公开透明和坚持法治思维。



广西壮族自治区绩效办副主任施汉飞以《用好绩效管理指挥棒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主要做法、经验体会和广西绩效管理升级发展的方向,向与会人员介绍近年来广西绩效管理推广情况。



上午上半场提问与讨论环节由杨宏山教授主持,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针对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提问与讨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高小平以“政府绩效管理的‘四个人民’维度”为题进行演讲。从政府绩效的本质出发,简要介绍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并从人民拥护、人民赞成、人民高兴和人民答应四个维度出发提升履职效率、提高管理效能、优化服务效果和达成创新创优,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周志忍教授作“治理现代化与绩效管理:中国特色及其诠释”的发言。周志忍教授首先介绍了西方治理理论的特点以及中国语境下治理的内涵,从而指出国内外绩效目标定位存在差异。其次,在解释美国绩效管理推进机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周教授提出中国绩效管理推行机制应在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共同创新。最后,周教授认为未来中国绩效管理需要在主管部门选择和多主体协同推进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胡税根教授的发言主要表明了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绩效管理有助于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科学民主发展及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由内部控制向外部责任的转变,对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政府以及责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原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检查司司长田玉萍在会议发言中强调:在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中,要纠正“重考核、轻管理”的倾向,注重规范绩效管理流程和环节,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相结合,与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相结合,与全面激发组织机构和公职人员的内生动力相结合,与日常的职责履行相结合,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监察体制改革相结合,通过发挥绩效引领作用来整体推进。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国权主要阐述了杭州市通过构建有效的政府创新管理模式,搭建专业的组织化平台,形成多元参与机制,畅通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渠道,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进政府创新的持续性和制度化。



中国人民大学祁凡骅教授主持的提问与讨论环节



原美国克林顿政府绩效管理负责人;现美国行政科学院政府组织与改革小组召集人、IBM政府商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John Kamensky先生表示:美国各州及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各有侧重:注重“效能-成本”还是服务,注重问责还是管理改进,注重产出还是成果。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做了许多有特色的尝试,如开放数据和社区指标,可作为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的参考。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阿斯丘公共管理与政策学院教授Gary VanLandingham主管的“成果第一”项目采用了元分析方法,是循证决策的重要类型,能为政府提供更多关于投资项目及其效益的比较信息,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绩效问题,将财政资金集中到易于成功的项目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在国际上的公共管理领域逐渐得到了认可,但各国因制度上的不同具体应用也有所不同。在所有情况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追求实效、稳扎稳打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取得更明显的成效。同时减少严格的自下而上战略;综合运用绩效监控、事后评估等的工具,强调对话和学习,有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政府学院教授Evan Berman认为,尽管绩效管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在亚洲的国家和地区间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绩效管理被广泛地、创新地运用于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政府机构的构建,以及提高国家高级行政人员的战略领导能力。目前,新的绩效管理战略旨在促进可持续性的协作和创新,我们必须相互学习和交流,创造性地运用绩效管理,实现绩效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总结。杨开峰院长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绩效管理要体现现代治理价值,从人民需求出发、做到让人民满意,主动服务于治理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重大项目,提高绩效管理者的治理能力,把绩效管理和治理转型过程的管理结合起来,创新治理工具,进一步发展绩效管理。杨开峰院长指出,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远远没有答案。比如预算、综合管理和人事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绩效管理和传统项目评估、政策评估的结合,绩效管理和风险治理的结合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