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报道

我中心成功召开“国家治理与政府绩效管理”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9-06 浏览人数:


高绩效的政府是民众福祉之所系,也是善治的题中之义。为了回应国家治理对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2017年9月4日下午召开“国家治理与政府绩效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在求是楼320会议室召开,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国家治理与政府绩效管理息息相关,政府绩效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推进绩效管理乃至绩效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并需要比较的视角和扎实的研究。

会议邀请了比利时、新西兰、韩国的三位知名专家,分别介绍了三国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的实践进展和理论反思。与此同时,会议还邀请学院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学术对话,分享国家治理和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畅谈各国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



图为杨开峰院长主持研讨会



图为研讨会现场



变革中的公共部门,变革中的绩效治理

Changing Public Sector,

Changing Performance Governance




图为Geert Bouckaert教授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主席、比利时鲁汶大学公共治理学院教授Geert Bouckaert首先演讲,题为《变革中的公共部门,变革中的绩效治理(Changing Public Sector, Changing Performance Governance)》。他以1516年莫尔出版的《乌托邦》为例,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理想国”及目前实践存在的差距。他指出,理想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改进绩效,但是各地的文化对其至关重要,并采取了不同的管理范式,因此不能完全照搬。总体来说,存在维持现状、现代化、市场化和最小化等四种理想的绩效管理模型,但是现实则是这些模型的混合体。绩效管理依赖于不同作用机制,包括施加压力、推进专业化和强化参与等。他以197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绩效管理的问题、挑战与发展前景。人们在意识形态上的认识变化,学习和效仿新西兰等其他国家的做法,以及循证管理所积累的经验,共同导致了绩效管理的范式变化。

Bouckaert教授指出,绩效管理的挑战在于,要展现看得见的结果,而不是装点门面。但是,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其解决方案并非一一对应,而是沿着一个曲折的轨迹演进和发展的。旧的问题被解决,新问题又出现,然后又使用新的解决方案,如此往复循环。无论是市场、网络还是科层制和伙伴关系,这些解决方案都各有利有弊,需要一定的结合和重组。比如,为了适应绩效管理的需求,政府需要与法律体系相匹配,从普通法转变为行政法。在追求结果的同时需要考虑工具的适切性,采取的做法需要在个人、系统和政策层面都相对适切。Bouckaert教授认为,应该在绩效治理中加入信任的因素,并明确绩效管理对信任的影响,因为信任对绩效管理至关重要。绩效治理需要直面的三个持久问题在于,治理同民主、政府和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待厘清。比如,难民和移民是许多国家乃至全球治理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绩效管理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推进实现绩效管理国际化:谈新西兰经验

Promoting and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ly: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图为Evan Berman教授



新西兰威灵顿大学政府学院教授Evan Berman的演讲题为《推进实现绩效管理国际化:谈新西兰经验(Promotingand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ly: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以新西兰政府的绩效管理为例探讨了其特征、挑战和启示。他首先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定义,指出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绩效测评、系统集成和信息使用三个环节,但其实施情况则取决于政府是否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足够的能力。新西兰政府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引领者,并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提升绩效,政府开展自上而下的战略绩效管理,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并予以定期追踪和公开披露,藉此形成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改进动力。绩效管理也被用于促进跨部门协同,使各部门可以按照“集体负责制”的做法完成许多跨域治理问题。与此同时,绩效管理还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促进员工胜任力和领导力的提升,依据员工对组织的心理契约。此外,新西兰政府采用“绩效提升框架”的策略,邀请外部专家参与政府部门的前瞻性绩效规划,使政府部门主管能够有前瞻性的长远视角,并为其争取部长的政治支持提供依据。他认为,新西兰政府的绩效管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尽管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韩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系统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in Korea



图为李钟元院长



韩国天主教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钟元(Jongwon Lee)教授的演讲以《韩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系统(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in Korea)》为题,介绍了韩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的构成、发展历史、主要程序等,勾勒了绩效评估的主要特征及启示。韩国政府从1984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关注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并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绩效评估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2003年只针对国有企业,2004-2007年包括国有企业和准政府组织,2008年至今则涵盖所有公共部门。韩国逐步扩大绩效评估的覆盖范围,并回应国内外的发展需要,如民主化、加入经合组织和金融危机等。韩国的规划和财政部负责绩效评估,并组建临时的独立评估组,成员有三分之一是公务员,其他的来着各行各业。他指出,绩效评估至关重要的是保持中立,但是也会或多或少受到被评部门的影响。

韩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每年进行一次,政府部门按照绩效分配收入,并获得绩效反馈。绩效评估关注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并具体分为多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并逐年微调。在绩效指标中,65%是定性的,35%是定量的,二者同等重要,并据此加权计算总分和等级。按照评估结果,116个部门分为六级,部门主管、部门和员工个人都受绩效评估结果的影响,藉此以发挥强有力的激励作用。这种绩效评估做法取得了法制化、系统化、激励、反馈等多方面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过于短期导向,部门的可比性较差,评估过于主观性和专业性不足,成本过高,关注结果却忽略过程。对此他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认为应该使评估指标标准化,简化评估模型,强化评估的客观性,并促进跨国比较。



一对一学术对话与交流讨论



图为杨开峰院长向Evan Berman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学院刘鹏教授、张璋副教授和马亮副教授参与会议,并分别对三位特邀专家的主题演讲进行详细的点评和交流。三位教师认为,上述专家对各自国家和地区政府绩效管理经验的介绍,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参考和比较的依据。他们结合中国在绩效管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跨国比较和改进提升的路径。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丹副教授、行政管理学系王丛虎教授、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李文钊副教授、刘伟副教授以及校内外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师生围绕会议主题积极提问并参与研讨,深化了对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Evan Berman教授是公共管理领域最高产的学者之一,刚刚获得美国公共管理协会和国际公共事务与管理院校联盟联合颁发的杰出研究贡献奖。与会期间,杨开峰院长向Evan Berman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肯定其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卓越贡献,并期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院之间的合作交流。



图为研讨会合影